建筑/建材
水泥基渗透结晶防水涂料配比 凯顿国际
2025-11-17 15:46  浏览:0
价格:未填
品牌:凯顿国际
发货:3天内
发送询价
 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料凭借其独特的渗透结晶机理,成为混凝土结构防水领域的核心材料。其中,加拿大凯顿国际(Krystol)凭借其专利技术,在材料配比、施工工艺及工程应用中形成了一套标准化体系。本文将从材料特性、核心配比、施工要点及工程案例四方面,解析凯顿国际产品的技术优势。
 
一、材料特性:渗透结晶的化学机理
凯顿国际的核心技术基于Krystol®结晶防水体系,其活性成分以硅酸盐水泥、石英砂为基料,掺入多种特种化学物质。当材料与水接触后,化学物质与混凝土中的未水化水泥颗粒及游离石灰发生反应,生成不溶于水的针状结晶体。这些晶体填充混凝土内部的毛细孔隙(直径0.01-0.1mm)和细微裂缝(宽度≤0.4mm),形成致密防水屏障。
 
与传统防水材料不同,凯顿产品的结晶反应具有动态自修复能力。在混凝土使用寿命期内,任何渗入的水分均可触发新的结晶反应,持续修复因结构沉降、温度应力或外力冲击产生的新裂缝。夏威夷大学为期十年的实地研究表明,在严苛海洋环境中,凯顿产品的耐腐蚀性和抗渗透能力显著优于同类产品。
 
二、核心配比:精准控制水灰比
凯顿国际的施工规范对水灰比(水与粉料的重量比)提出严格限制,以确保材料渗透性与结晶密度的平衡。
 
1. 常规涂刷工法
水灰比范围:0.25:1至0.35:1(即每5kg粉料配1.25-1.75kg水)。
施工要点:
使用电动搅拌器低速搅拌3-5分钟,形成均匀稠浆状;
静置熟化2分钟后稍作搅拌即可使用;
拌合料需在30分钟内用完,变稠后不可加水稀释。
用量标准:
普通防水层:两遍涂刷,总用量≥1.5kg/㎡,涂层厚度≥1.0mm;
特殊加强部位(如阴阳角、穿墙管根):用量可增至2.2kg/㎡。
2. 干撒工法
适用场景:混凝土初凝前(表面无明水但可按压出指痕)。
施工要点:
将粉料均匀撒布于基层表面,用量约1.0-1.5kg/㎡;
使用抹光机压实抹平,使材料融入混凝土表层1-3mm深度。
优势:干撒法可形成与混凝土同寿命的内置防水层,避免涂层剥离风险。
三、施工要点:从基层处理到养护全流程
凯顿国际的施工规范强调“三阶段控制”:
 
1. 基层处理
清除浮灰、油污及疏松层,对裂缝宽度>0.4mm的缺陷,需先凿槽(深度≥3cm)并用半干料团填充压实;
基层充分润湿至饱和面干状态(无明水),确保材料与混凝土充分反应。
2. 涂刷工艺
第一遍涂刷:按0.8-1.0kg/㎡用量均匀覆盖,方向一致;
第二遍涂刷:待第一遍初凝后(手压不变形,约3-4小时),垂直方向涂刷,用量0.5-0.6kg/㎡;
节点处理:阴阳角、施工缝等部位需先涂刷150mm宽附加层,再大面积施工。
3. 养护管理
施工后12小时内覆盖湿麻袋或喷水养护,每日养护3-4次,持续3天;
避免暴晒或大风环境,防止涂层开裂。
四、工程案例:全球验证的可靠性
凯顿国际的产品已在全球40余个国家应用,典型案例包括:
 
加拿大兰里市储水罐工程:1976年采用凯顿技术处理的储水罐,至2000年仍保持完全防水状态;
北京水立方国家游泳中心:使用凯顿材料处理混凝土结构,成功抵御高静水压力;
马来西亚地铁隧道:在潮湿环境中实现背水面施工,解决渗漏难题。
结语
凯顿国际通过精准的水灰比控制、动态自修复技术及标准化施工流程,重新定义了混凝土防水标准。其材料不仅满足《GB 18445-2012》国家标准,更通过ICC-ES、NSF International等国际权威认证,为地下工程、水利工程及市政基础设施提供长效防水解决方案。
联系方式
发表评论
0评